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
经济观察
红色故事
学术活动
人才就业
马院论坛
BBS
著作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国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会议
课题发布
搜索
搜索
热搜:
毛泽东
马克思
特朗普
芯片
美国
本版
帖子
用户
马院网·Mayuan.wang
»
马院论坛
›
文献分享
›
文艺文化
›
几代人读过的那些课文,由新华社记者在朝鲜战场写就 ...
返回列表
查看:
280
|
回复:
0
几代人读过的那些课文,由新华社记者在朝鲜战场写就
[复制链接]
个别资本
个别资本
当前离线
积分
966
发表于 2020-10-23 18: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将本文分享到
0
※原载新华每日电讯
70年前,朝鲜战争爆发,在这场二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中,新华社作为唯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建立分支机构的国内新闻单位,共派出了100多位记者、编辑及工作人员赴朝
耳边是隆隆的炮声,头顶是美军侦察机,手中的笔仍在纸上沙沙作响。通过设在“水帘洞”里的前线编辑部,新华社发出大量的消息、通讯和述评,国内民众得以了解战争形势,国际社会得以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志愿军战歌歌词是他们“发现”的;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儿女”是他们“发掘”的;有记者甚至还临危指挥了战斗……
他们记录报道那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有的入朝24小时就牺牲了,有的在停战协议刚签署后不久倒下了。7位新华社新闻工作者永远留在异国的土地上
70年弹指一挥间,追思从未远去,让我们走近朝鲜战场上这群塑造“最可爱的人”的新闻工作者,走近这支以笔为枪保家卫国的“笔墨劲旅”
在朝鲜北部成川郡石田里寺洞山的南山坡上,有一座新建的坟墓。一个多月,凡是在这座墓前经过的军民人等,都怀着崇敬的心情走上墓基,凭吊这位埋葬在朝鲜土地上的中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同志。
……
这些文字,几代中国人都不陌生。
这就是后来被节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长篇通讯《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记述了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舍身抢救落水朝鲜少年的英雄事迹。
1987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罗盛教》一文。
这篇电文是新华社记者戴煌于1952年2月4日从朝鲜前线发回的报道。
“1952年1月26日下午,正在平壤附近一个山村里的志愿军某部驻地采访的戴煌,接到普金的电话,要他赶往一百几十里外的成川郡石田里,去采访志愿军战士罗盛教的牺牲事迹,要求越快越好。”多年前,万京华曾经在北京寓所采访了当时健在的戴煌老人。
新华社记者戴煌1952年冬在朝鲜前线。
“这匹马老实,你就骑它!”戴煌当年回忆,接到报道通知正是严冬,到处冰天雪地,路非常难走,部队又派不出车。团政委刘玉堂让战士牵来一匹不起眼的老白马对戴煌说。
就这样,在经历了从马上跌落拖行、徒步翻越雪山,连夜穿行满是积雪的陡滑山路,这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曾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采访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在27日夜抵达罗盛教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驻地。
采访期间,戴煌看到,村民们在罗盛教的墓前竖起了一块五尺多高的墓碑,用朝鲜文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地牢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朝鲜人民写给罗盛教父母的感谢信。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小草摄
在翻阅罗盛教生前的日记书信时,戴煌更被烈士生前的一首短诗深深打动,“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这些生动的素材都被记者引用到稿件中。
后来,这篇通讯经志愿军总分社编辑朱承修初编,又经过普金改定,用特急电发往北京总社。《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报道经新华社播发后,很快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像《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一样,抗美援朝战争中,新华社很多新闻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上甘岭等战役的残酷和志愿军战士的忠勇;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就是通过战线上新华社记者的一条条生动的电文,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传回国内抵达读者而家喻户晓的。
1951年和1952年,总社特派记者华山曾先后三次到朝鲜前线采访。
灯光又一闪亮。我也来得及看清了:布满大炸弹坑的稻田,炸裂的冰棱,黑压压一片忙碌的人影:挥锄的,挑土的,扛着土袋的,……深陷的车辙穿过奔忙的人丛。汽车又在黑暗中颠簸起来。“这是敌机的重点封锁区。”团长安静地说。滥炸政策失败以后,敌机最近又来一套“重点轰炸”,几架“B二九”一早一晚,集中一点扔下几百颗大炸弹,硬把周围的地皮掏烂,炸飞,连路基也给抬跑了。可是汽车来往,只要丈把宽的一条路面。
工兵一阵突击道路又通了。
……
这是1952年5月26日播发,由华山采写的通讯《万里纵横到处家》。
1938年就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华山,是新华社著名的军事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这样评价华山:“他的才华超过了我们同时代的许多人。”他的短篇文学《鸡毛信》和新闻特写《英雄的十月》分别入选小学和中学语文教材。抗日题材的作品《鸡毛信》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国人。
电影《鸡毛信》海报
华山的战地通讯非常善于从整个战局着眼,通过细致化的文学描写,以及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人们既能看清战争的形势,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抗美援朝期间,总社和总分社要求前线记者要多写短小精悍的作品,多写事实,多写典型,能精确及时大量地报道,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多种新闻形式进行报道。”万京华说。
在1952年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上甘岭战役报道中,由记者石峰、王玉章采写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和通讯员郑大藩采写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两篇稿件,分别报道了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正在发射子弹的枪眼和邱少云为执行潜伏任务在熊熊烈火中牺牲的事迹,感动了亿万国人。
1952年上甘岭战役期间,新华社全面、生动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情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志。图为国内报纸刊登的新华社部分报道的版面。
而“杨根思英雄排”的事迹报道,无疑是新华社记者华敏“抓住采访时机,掌握战报特点,积极完成采写任务”的一篇出色报道。
“作为新四军老战士,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曾接受过新华社胶东分社记者华敏的采访。”万京华说,杨根思牺牲前,当时华敏正在其所在部队采访,两人还曾交谈过。当听到杨根思壮烈牺牲的消息时,悲痛之余,华敏意识到应该马上投入采访报道。他曾说:“如果不抓紧时间采访战场目击者,等伤员转移后,可能就根本来不及了解详情,那会贻误报道时机。”
新华社记者华敏在朝鲜前线。
华敏当即找到并采访了战斗中负伤的几位伤员,“他们都是亲历者,目睹了杨根思最后牺牲的壮举和战斗的经过。”
很快,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三连连长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事迹,被华敏写成了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
敌人的反扑持续着,一次接着一次,倒下的尸体迅速增加。杨根思的一排人也因英勇伤亡而逐渐减员。敌人多次反击无效,集中了重炮和B二十九型重轰炸机,将爆炸弹、烧夷弹,甚至汽油,都倒向这座小山顶,他们用成吨的钢铁来对付这一排人。
……
当他打出最后一颗子弹时,四十多个敌人已经爬近山顶。在这危急的时刻,杨根思握起了一包十斤重的炸药,拉响导火索,向敌群冲去。
1950年12月24日,新华社发自朝鲜北部的通讯《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播发,在国内外传播开来,这是中国媒体在朝鲜战场上首次对外报道杨根思英勇牺牲的事迹。
后来,电影《英雄儿女》在拍摄时,导演和编剧在对志愿军英雄王成牺牲的细节进行具体构思时,部分取材于杨根思的事迹。
电影《英雄儿女》海报
华敏曾告诉万京华一个细节:
在杨根思牺牲前的那几天,华敏正在以杨根思为连长的某部三连采访,并与战士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天晚上,连队忽然接到战斗命令,大家马上进入作战准备。根据有关规定,打仗时记者不能直接上前沿阵地。一些战士来跟华敏道别,“华记者,这一去我们可能就回不来了!”华敏忙鼓励说:“你们一定要活着回来,我还要报道你们的战斗事迹呢。”华敏和杨根思以饭碗相碰,为他和战士们壮行。随后,杨根思率领连队冒着风雪翻山越岭急行军前往前沿阵地。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中,展出的杨根思遗物。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小草摄
“报道发出后,连杨根思所在团都还不完全了解他牺牲的具体情况。”万京华说,“如果不是记者身在前线,和志愿军战士同甘苦共患难,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一消息准确报道出来的。”
☆转载自环球视野(www.globalview.cn)
将本文分享到
0
【马院网是非营利性网站,如内容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管理员(邮箱:buffettism@126.com)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论文集
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
经济观察
红色故事
激情时代
红色国际
文艺文化
读书·书评
传统文化
好好学习
国家安全
国际观察
军事观察
毛泽东研究
跟毛泽东学方法
怀念寄思
哲学研究
名家观点
集体经济
新青年
理论研究
毛泽东研究
跟毛泽东学方法
时代人物
热点观察
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观察与评论
世界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与建设史
欢迎光临【南街村】集团自营旗舰店!
Copyright © 2008-2020
马院网·Mayuan.wang
(https://mayuan.wang)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QQ:262532181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促信宝科技
京ICP备2020041066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