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
经济观察
红色故事
学术活动
人才就业
马院论坛
BBS
著作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国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会议
课题发布
搜索
搜索
热搜:
毛泽东
马克思
特朗普
芯片
美国
本版
帖子
用户
马院网·Mayuan.wang
»
马院论坛
›
文献分享
›
文艺文化
›
水映军姿生巧思 ——从国画《致敬老兵》说起 ...
返回列表
查看:
16587
|
回复:
0
水映军姿生巧思 ——从国画《致敬老兵》说起
[复制链接]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当前离线
积分
1351
发表于 2020-10-18 2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将本文分享到
0
文/咏慷 .转自
www.wyzxwk.com
,原载乌有之乡
我是在家乡东莞麻涌碧波荡漾的华阳湖畔认识画家李云翔的。
那天,他别具匠心地建议在“北斗星下去延安”图片展中麻涌革命先驱陈一虹的展板前,给我拍摄一幅“标准”敬军礼的照片,并坦言将根据其意境,创作名为《致敬老兵》的国画。
我自然晓得“敬礼”和立正、稍息、向前看、向左转、齐步、正步、跑步等基本“军姿”,都是《队列条令》要求的训练科目,便遵从李云翔的执著要求摆开“姿势”。
当天晚上,我又和他在广东到江西的列车上闲谈,得知他从事美术创作多年,曾画过不少红色题材作品。
稍后,陆续看到李云翔一些画作,既有江西老区的红土地,又有岭南水乡的摇曳风姿,把红军征战、国家建设、抢险救灾、抗击疫情等体现民族精神的轨迹尽录笔下,抒发了对方志敏等英烈的崇敬之情,饱含深沉理性的思索。我随其笔触,仿佛身临其境地穿越了时空隧道,感觉他基本功扎实,擅长描绘人物,出手较快,能紧密配合现实,实践了白居易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确,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是文艺家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每到国家面临考验的重大关头,优秀文艺家总能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在作品中凸显其精神境界、文化底蕴。
说李云翔的《致敬老兵》有意义,是因为从其创作过程就能引发一系列思索,看出艺术创作的规律。鲁迅说:“要留心各样的事情,要多看看,不要只看到一点就写。”好的文艺作品一定要善于发掘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能引领人们走向光明的真善美……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反映论认为,文艺作品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一是要有形象性,二是要体现主体性,即文艺并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通过文艺家的主观来反映客观现实,因此其作品就深深地打上了文艺家主体的烙印。文艺反映现实的前提是作者主体对“现实”的理解和认识,换言之,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是作者所理解和认识的现实。当然,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文艺家若想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深刻的而不是表面和肤浅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对现实只有理性认识或搜罗到一大堆素材还远不够,必须伴有深切的“情感体验”,使理性认识“情感化”;同时作者的“真情实感”又应水乳交融地溶化在鲜明生动的具体形象中。单有理性认识而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会导致作品的理念化;没经过作者真情实感浸泡的生活素材,则难以动人心魄。所以,文艺家对现实这种“情理相溶”的认识过程颇为艰难。但这正是“文艺思维”的特点和要求。
现实世界是复杂的矛盾体,若想看清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要研究各种各样的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如果能在纷乱如麻的多重矛盾中发现其主要矛盾,就看清了主流和支流;在分析具体矛盾时,若能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或真相。
那么,强调作品反映生活的规律、本质,会不会导致其概念化、雷同化、单一化、简单化?应说:不会。道理显而易见,一是因为文艺作品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所描写的是具体形象,即便看法大致相同,不同人所捕捉、选择或虚构的具体物象也不会相同;二是因为同一本质,可以在千万种“现象”中体现出来,因此揭示了同一本质的文艺作品,由于各有其特殊性和偶然性,就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和新鲜感,所以也不会“雷同”;三是文艺作品通过主观(作者)反映客观(现实),甚至是表现同一人物,不同的文艺家的感受也是会有差异的,尤其在“情感体验”方面绝对不会如出一辙,一千个作者表现同一人物,他们笔下的人物也会各有各的风采;四是现实生活的“本质”,不是单一的概念性的抽象存在,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感性的存在,是“一”与“多”、特殊与一般的辩证统一。现实世界万物并存,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质、规律,因此现实生活不是只有一种“本质”,而是“多”本质;但这些不同事物的不同“本质”,由于共存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又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即人们常说的“共性”,即一个时代的总体走向和时代特征,所以事物的“多”本质又统一于“一”,“一”就是“共性”和普遍性,但这个“一”,又只能在多事物的多本质中存在。如“老兵”这个概念,就既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东江纵队、解放军等各个时期“老兵”的概括,又不是实体性的存在,所以概念性的“老兵”是看不见的,我们看见的都是具体之“老兵”。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气象万千,而人就生活在家庭、社会、顺境、逆境、亲情、爱情、友情、善恶等各种矛盾关系之中,而所有这些,都是现实主义文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和描写对象。所以,现实主义的优秀之作,不仅反映生活,还能够说明生活,但同时又是独特的“这一个”。
所谓文艺作品要来源于生活,就是要坚持唯物主义,真实、接地气、从实际出发、能被普通群众所理解。这就要求文艺家深入到火热的奋斗生活中去,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情感,而不是凭道听途说搞创作。别人的说辞,只是别人当时当地的思想之产物;是从别人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有其特定的看问题的角度与立场。而任何人看问题,都是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侧面,都有其局限性。如盲人摸象,某盲人说:“象就像一根柱子!”另一盲人又说:“象就像一面墙!”文艺家如不去考察现实中的象之生活,不去真正地认识象、分析象,只依据其一句话,就把象描述成一根柱子或一面墙。又如有人当时刚好身处晚间,就在朋友圈中说周围一片黑暗。你不能就依据他所说的而把整个地球都描述成一片黑暗吧?
所谓文艺作品要高于生活,就是人类的“文”要反作用于人类的客观实践;使人们的实践能够更顺利、更安全、更成功。也就是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要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人们看到一些卖国求荣的教授、作家,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反映论,抛弃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像苍蝇一样追逐着黑暗嗡嗡乱叫,吃共产党的饭,却砸着共产党的锅。就在不久前,某大学党委对一个公开力挺台独港独的教授开除党籍,某名声已臭到家的作家兔死狐悲,癫痫病又犯了,居然公开诬蔑清除反党行为的举措是“极左”,叫嚣要为之“平反”。右翼势力如此猖獗地向共产党进攻,实为建国以来罕见的历史闹剧。中国人的骨气和脸皮算是让这些所谓的“精英”丢尽了!
毛主席早就告诫人们的许多话,至今依然被实践证明着。文艺创作和对敌斗争一样,从来都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阶级和另阶级的较量!因此有枪的要上,没枪的拿着镰刀、斧头和笔也要上。我们的新中国不就是这样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吗?
从一幅画的创作,能感悟出一些人生和文艺创作的道理,意义可谓足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将本文分享到
0
【马院网是非营利性网站,如内容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管理员(邮箱:buffettism@126.com)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论文集
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
经济观察
红色故事
激情时代
红色国际
文艺文化
读书·书评
传统文化
好好学习
国家安全
国际观察
军事观察
毛泽东研究
跟毛泽东学方法
怀念寄思
哲学研究
名家观点
集体经济
新青年
理论研究
毛泽东研究
跟毛泽东学方法
时代人物
热点观察
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观察与评论
世界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与建设史
欢迎光临【南街村】集团自营旗舰店!
Copyright © 2008-2020
马院网·Mayuan.wang
(https://mayuan.wang)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QQ:262532181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促信宝科技
京ICP备2020041066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